内页 内页

潮涌长三角“徽”眼看龙城|常州:向“新”而行,开启未来产业新征途

  • 新闻来源:大皖新闻
  • 发布时间:2024-06-13
  • 访问量:465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近年来,常州市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氢能、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而随着长三角、金坛和西太湖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成立,以及常州氢湾、龙城芯谷加快建设,常州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徽商的“氢 ”云之志

日前,在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上的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永安行董事长孙继胜热情地向大皖新闻记者展示氢能自行车、制充氢一体机等“氢能产品”的作用,还通过火烧、碰撞等方式,演示固态氢电池的安全性,“有的人对氢能的安全性存疑,其实,低压储氢是非常安全的。”

孙继胜是安徽马鞍山和县人,上世纪90年代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江苏常州。工作了几年后,孙继胜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聚焦智能门锁领域。在取得创业成功后,2010年8月,孙继胜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立永安行,推出了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系统,在包括安徽淮南、淮北、马鞍山、安庆等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推行。

2017年,踌躇满志激情洋溢的孙继胜又开始进军新的赛道,研发氢能源产品。“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推广,双碳号召也要求能源领域必须革新,我们看好氢能的发展,所以选择了这个赛道,希望能推出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出行工具。”

七年来,永安行研发制造出氢能自行车、氢燃料电池、微型制充氢一体机、固态氢电池等“氢生活产品”,不少产品已经获得国内外用户的认可和欢迎。“我们的氢能自行车,用两公斤的固态氢电池,续航可以达到五六十公里,骑行很着轻松很多。”而微型制充氢一体机,采取PEM制氢方式,只需用倒一瓶水,每小时就能制氢40升。

如今,永安行的共享氢能自行车系统已经在常州、上海临港、云南丽江、广东肇庆等城市和地区落地,并在欧洲开始推广,“我们计划年底前国内外推广的氢能自行车数量要达到3万辆,同时我们将向全世界推出永安行的分布式太阳能制氢储氢能源系列统产品,解决独立住宅的天然气供应难点,实现氢能千万家,服务全社会!”

潮涌长三角 “徽”眼看龙城

孙继胜向大皖记者展示制充氢一体机如何使用

“氢湾”已汇聚26个“氢项目”

氢能,是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被很多人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而志在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常州,也将氢能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2023年1月,随着8个氢能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中轴的常州氢湾扬帆启航。2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内,一期建设34亩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建造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基地、华东地区氢能源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示范区、氢能源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和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构筑“一基地、一示范区、两中心”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来,常州在氢能赛道上收获了累累硕果。安泰创明率先开发出固态储氢为氢源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成为近室温固态储氢材料及其发电集成应用技术的创新引领者;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也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2024年4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中心下设的氢致能源电解海水制氢装备项目签约落户,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建设海水制氢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成为“氢湾”的第26个项目。

目前,常州已初步形成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常州将加大工业应用范围,打通制氢、储氢、运氢、用氢产业链,做大做强“氢湾”。

合成生物瞄准“千亿规模”

如果说氢能的发展将改变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那作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和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合成生物正在改变物质生产的方式。

从2023年开始,常州也开始加快布局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当年9月26日,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正式启动;10月10日,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在常州国家高新区开园;10月30日,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揭牌……同时,由4所高校、4个科研院所、38个重点企业共同成立的常州市合成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启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合力推动常州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常州合成生物产业加速推进。武进“普罗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列入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溧阳天目湖健康研究院启动建设,打造蛋白质药物平台和创新中药平台;新北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开园已签约落户南京脂禾等9个合成生物项目……

如今,常州市合成生物领域已经汇聚主要企业70多家,拥有创健医疗、药物研究所、常茂生物、康润生物、三高生物等一批重点企业,还集聚了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等6家创新平台。

按照计划,到2027年,常州将争取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竞逐未来产业赛道 打造“未来之城”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让未来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对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常州将以“一核一园一室三中心”为核心,产学研、上下游协同攻关,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创新生态,全力竞逐未来产业赛道。2024年,常州将深入实施“合成生物10条”,建好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等重大载体,创建合成生物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制订出台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政策举措,持续推进长三角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和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建设,加快打造龙城芯谷。

常州也将提供场景开发、示范推广和规模应用等服务,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让更多未来技术在常州诞生,让更多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也让更多未来场景应用落地,让未来产业在龙城蓬勃生长。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张楠 刘旸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