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车愈演愈烈 公共自行车" 武汉模式" 遭遇考验
图为:本报与大楚网关于公共自行车的调查数据截至昨晚9时
霸车现象愈演愈烈、坏车不能及时维修、公司规定在管理员当中不能得到执行、站亭承包管理员忙于销售无暇服务……这些问题,一方面体现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智慧和能力的薄弱,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运营资金严重不足。政府支持、企业操作的“武汉模式”运行2年来,现在似乎遇到了障碍,走入了一个暂时的困境。同时,如此大规模的惠民工程交由一家民营企业来承办,因为缺乏执法权等制衡措施,也使其在管理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政府支持,企业操作
“武汉模式”按理应是多赢局面
全国规模最大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全免费:办卡免费,借车免费。
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武汉,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公共自行车,没有太多先例可资借鉴,属于“先行先试”的探索。而开创之路总是不会一帆风顺。
武汉市城管局市政设施处处长余俊说,这样的事情,显然不能由政府包揽,而最合适的模式应该是:政府支持,企业操作。
公益事业的核心是“免费”,而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利润”,两者如何兼顾?
武汉模式的一个创举是——企业投入资金建设站亭、添置自行车,进行运营管理;政府批准企业发布站亭广告,通过广告运营补偿收回投入等。
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是一个理论上的多赢局面:政府为民办了实事;市民真正得到了便利和实惠;企业树立了形象也有了收益。但现实的情况似乎并不这样令人乐观。
站亭广告收入,尚不到运营维护成本的一半
运营公司离盈亏平衡还很遥远
鑫飞达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目前在此项目上的艰难并非表象。
昨日本报报道的“45元办卡”等问题,是企业希望摆脱困境的一种尝试,但这既违背“免费原则”,更带来系列管理后遗症,随即被叫停。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鑫飞达集团董事长刘纯啟说,公司原本计划以三年为投入期,三年之后实现盈亏平衡。从2009年4月到现在,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开始进入第三个年头。
记者了解的不完全数据表明,从2009年至去年底,注册资本3000余万元的鑫飞达集团,在建站、购车等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已超过一亿元。现在每天的基本支出在10万元以上。而自运营以来,公司站亭广告收入,尚不足运营维护成本的一半。
目前,这个免费项目,显然距离企业盈亏平衡还很遥远。
和当初预想的有些不同,公司当初和各区签订协议,共建设800个站亭。但应市民的热情要求,公共自行车连续三年被列入政府的“十件实事”,站亭数量不断增加,现已超过1000个。
有管理层人士指出:新增站点增加了企业投入,但因位置偏远,广告价值相对较小,招聘管理员成本较高,这可能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企业的收支差距。
自行车站亭的广告,目前还在不断布点建设过程中,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没有足够的回报。政府批给企业的户外广告大牌,部分因市场原因也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
据武汉市城管局称,鑫飞达集团的资金运营情况、车辆投放量等,处于市财政局和城管局监控之下,“目前,运营企业确实存在经营困难。”
从去年起,武汉市政府确定,企业每建立一个新站亭,政府补贴10万元;每增加一辆自行车,补贴100元。
今年春节后,武汉市城管局将新武汉火车站黄金地段的四大块广告牌批给鑫飞达集团。据了解,一批扶持措施还将制定和出台。
政企关系决定公共自行车未来。有专家提出——
政府要提供资金管理和制度支持
去年底,互联网上一则消息称,北京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公司在运营两年后宣布倒闭,公司萧条一度将旧车当废铁卖。
和北京模式不同,“武汉模式”是全免费背后的“政企合作”。绿色公共自行车得到武汉市政府的充分扶持和支持——从审批到选点,到给予广告发布权,到建站和购车补贴等,不一而足。
武汉大学社会问题专家尚重生副教授说,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件事,企业是市场行为,政府是公益行为,怎样找到两者的均衡点,是未来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关键。
但这样的模式依然在摸索和磨合过程当中。在查处霸车问题上,目前查处行为基本由企业承担,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尴尬——没有执法权,缺乏制约和惩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霸车行为难以禁绝。同时,在租车诚信制度的建立方面,更需要政府主导出台相关制度。
武汉市政府参事、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郑友德建议,为保证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可持续运转,政府必须更多参与其中,不仅仅是在资金上扶持,还需将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支持,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等。他说,目前,杭州市正在酝酿为公共自行车进行地方立法;广州市交委已公布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法规是保证公共自行车有序发展的前提。
在尚重生看来,公共自行车要良性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扶持,同时也要避免企业过度依赖政府,从而丧失了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危及整个项目。
尚重生说,管理这个遍布三镇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难度非常大。在这里,政府和企业需要找准各自的位置,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才能促进整个系统良性发展。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崇顺提出,公共自行车要获得长久发展,关键在于政府、企业和市民要形成合力。政府要从资金、管理和法律制度上提供支持;自行车运营企业应认真总结经验,迅速堵住管理漏洞,真正走现代化精细化管理之路;市民在制度约束下要形成爱车惜车的习惯。
度过这个时期会有更好的春天
像武汉这样如此大规模覆盖一个城市的全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也不多见。目前,在全国,公共自行车“武汉模式”依然是一个表率。
在江西南昌、安徽池州,武汉鑫飞达集团更携带“武汉模式”成功登陆,在当地启动运营。武汉的绿色公共自行车还在继续向外输送……“武汉模式”一路探索,尽管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政府和企业都在以积极的态度破解难题。
连续三年,武汉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中,都将发展公共自行车列入其中。现在,武汉市城管局正在酝酿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帮助它继续良性发展。
鑫飞达集团董事长刘纯啟说,公司已为系统和借车卡全面升级做好准备。
而民众更是对它抱着热切的期望。昨日,在本报联合大楚网的一项网络调查中,80%以上的网友表达需要和支持武汉公共自行车便民工程。网友们更盼望这项工程尽快解决目前租车难等困难,真正发挥应有效用。与此同时,网络已发起“随手拍解救武汉被霸自行车”行动,网友们用手机拍下身边的“霸车”照片上网,向城管部门和鑫飞达集团举报。
刘纯啟说:“目前是最困难的时期,度过这个时期,应该会有一个新发展,会有一个更好的春天。”
微博摘录
网友“星星知我心”:我非常支持公共自行车。自行车经济又环保,可是十年前我在15天内被偷了三辆车,气得我发誓再也不买自行车了。公共自行车的出现,让我十分高兴,乐滋滋地骑了几回,感觉非常好。可惜,现在能借到车的几率太小了。
网友“宁静”:我在东湖梨园门口的车站旁看见了一辆公共自行车,估计是那些来东湖游玩的人借的,离开以后抛弃了自行车。
网友“丑丑”:应发动群众举报、社区清理,多方面一起发力,将非法占有公共自行车者及时曝光,对主动归还者进行教育,坚持对不还者进行惩罚,直至判刑,这样的话,才能杜绝这种非法占有的行为。
网友“淮堤晓月”:自行车的问题与政策制定、市民素质都有关系,像目前这样是难以为继的。这种免费方式需要完善,建议改为存费租赁方式(含押金),租金不高,对租车人又有约束。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